新形势下初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之中期报告
昆山市花桥中学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施,即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共同趋势。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可以说,实践性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最根本特征,通过研究可以解决自身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学校实际看,我校地处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花桥国际商务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商务区总人口已近二十万。外来人口迅速增长,外来人口子女占学生数的60%以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势必需要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每年都会招收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随着青年教师的比例日益上升,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成了当务之急;从学校的发展看,昆山市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有效教学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课堂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本课题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薄弱,心理素质差,学习没有动力,学习习惯不好。而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涌入,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许多外来人口子女,他们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许多学生有过留守经历,造成教育空档,在养成习惯方面有明显缺失,纪律意识差。同时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使用的教材不衔接,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外来人口的子女学习上掉队比较严重。还有的因为频繁变更学习环境,不能安定学习,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2)为学生指明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并且明白这门学科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要学会运用必要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能根据学生、学科的特点进行课堂设计,从而形成自己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让教师主动地去研究新课改、新理念。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涉及全校每一个部门、每一门学科、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等级。
(1)基础性:a、怎样对教学内容定位;b、重视学生个别差异;c、教师的课堂表述问题;d、怎样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2)发展性:a、灵活制定计划、灵活运用教材;b、启发式教学手段探索;c、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d、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
这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二)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起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科学化运动,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教育是艺术”的西方传统教学观的主体地位开始动摇。随着20世纪以来的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是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举了很多实例,从课堂教学的安排,和教师的清晰的讲解,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任务的定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成功,以及较高级别的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主要有两个:一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师生为一个目标协同努力,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师生间能及时转达语言、意义和价值;二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应该通过应用与师生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加以培养,并在个门学科中都能实现。
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和贯穿其中的研究方式,虽然与我国教育现状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但是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视野。
(三)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1)联系:
a、围绕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改理念开展研究。
b、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重视新的评价机制的探索。
d、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及技巧的研究。
(2)区别:
a、选题范围大,切入点小,从学校的发展着眼,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主要研究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b、子课题的选择强调实践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c、建立严密的教学质量跟踪体系,确保研究过程的真实性。
d、贴近学校实际,重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年青教师的成长开展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助于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关注教学时间与效益,有助于教师学会对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3)关注可测性与量化,有助于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4)关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为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作出贡献;而且在对新的教育科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情况发生根本的变化,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刚完成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素材和科研经验,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科研骨干,学校完全有能力做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学校已为本课题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召开了专门的负责人会议,走访了相关专家,就课题研究方向,实践意义,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三)学校确立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十二五”工作思路。科研任务由一大批年青教师担当,他们学历起点高,精力充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有效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其中“有效知识量”指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时间成反比,与课堂教学效果成正比。
(2)支撑性理论:邓小平教育“三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鲍里奇(美国)“有效教学方法”。以及梅里尔的“五项首要原理”:a、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b、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c、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d、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e、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题的实施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2)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聚焦课堂,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克服低效教学、
无效教学的现象,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具体目标:
a、学会解读教材,做到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做到教学容量有效——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和搭配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b、学会研究学生,做到教学方法有效——选择恰当。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且根据自己的课堂经验和人格素养,选择贴切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感到有趣有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c、学会把握方向,做到课堂互动有效——恰到好处。教者要学会洞察学生而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乐而不纵”。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讨论活动应避免表面热热闹闹,过程松松垮垮的现象出现。
d、学会精选习题,做到训练目的有效——巩固与提高。教师要学会编制习题,教师要勇于置身题海,才能减少训练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训练过程既要注重基础巩固,又要加强能力培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作业布置时,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切忌一刀切,只考虑一部分学生的利益。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全体受教育者都受益。
(三)研究内容设计
(1)优化课堂设计的研究。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怎样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及新课改要求,设计教案;二是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教师课堂技能运用研究。涉及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评价技巧等方面。
(3)有效检测、评价机制的探索研究。主要是怎样科学看待量化的问题,我们反对绝对的量化,也需要相对的量化,通过制定必要的量化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实绩。
(4)青年教师的培养研究。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公开课活动、班科质量分析会议、外出培训及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德育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有效教学的关系研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焦虑情绪及逆反心理。
(四)研究过程设计
(1)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成立课题组,召开专门会议,拟定课题方案,填写研究项目申报、评审书。在全校教师会议上进行宣传发动工作。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责任人:沈建兴.
(2)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立子课题组,具体实施研究。责任人:王晓芳。
(3)2015年1月—2015年12月结题鉴定,完成各项材料准备工作。责任人:叶亚明。
(五)研究方法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教学实施的方法、措施和途径,并通过开设公开课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完成研究任务,逐步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相关教育科研资料、成果,学习、吸收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
(3)个案研究。鼓励教师从日常小事着手,认真剖析教学事例,真实记录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
(4)经验总结法。主要通过论文、工作小结的形式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
(5)调查研究法。由教务处等部门负责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跟踪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全校教师人人参与。
(2)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制订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各子课题组细化落实各项研究工作,并做好材料积累工作。
(3)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
(4)落实研究经费,提供时间保障。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组长:王晓芳(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副组长:薛建平 叶亚明(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3)主要成员: 钱学强 章方辉 丁毅 沈刚及各学科教研组长。
主要参考文献:《有效教学的定义》张璐
《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谌业锋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傅开国 蒋毅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等
2013年4月
( 执笔人:王晓芳 叶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