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26浏览次数:844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名词解释:释义取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效率: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讲求工作~提高学习~机械、电器等在工作时输出的有效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

效益:效果和收益◇工厂的经济~很好社会~明显

效果:指事物或行为、动作产生的结果◇治疗的~不太理想戏剧、电影中配合剧情制造的各种声响或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雨声、枪炮声、火光、降雪等◇音响~~很逼真

收益:取得的好处或收益◇经营有方,~日增坚持学习,必有~

有效:管用;能起到作用◇这种药治冠心病还真~~成分

 

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摘录)

孔企平

  对学习的认识

  讲到学生的学习,这里有一个对学习的认识问题。比如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和侧重的。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堂课上,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漏写了一个字,于是这个老师就让学生把这个字写1000遍,这是报纸上登过的例子。这也是一种学习。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它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小学生学习小学教材,教材对小学生有作用,而小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这是新的观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

  关于有效学习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讲有效学习的问题,就是因为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说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写1000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反复的练习体现在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意思。

  关于有效学习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有效教学(一)

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因此,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2.有效课堂教学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

3.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与实际掌握的程度;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国内的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能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它包括预防性的管理与应对性的管理。

5.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

“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5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6.有效课堂教学应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

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生成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应该包括:第一,有效教学是充满生命意识的教学。第二,有效教学是经济的教学,即教学要有效益。教学的效益是通过时间、投入、收益等指标来体现的,“多快好省”是根本的原则。第三,有效教学是充满教师智慧的教学。

强化有效教学,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

 

有效教学(二)

单元一和单元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事实上,要想真正明确有效教学,还必须先要知道无效教学、低效教学、负效教学与高效教学。所以我把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合并在一块讲。在这两个单元里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无效教学、低效教学、负效教学、高效教学,二是讲解有效教学的理念,三是理解有效教学的意义。

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无效教学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

<案例一>

二年级一节数学课,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年二班有22名学生需要坐船过河,如果每5名学生坐一条船,最少需要几条船?”学生们展开积极讨论,当教师问结果的时候,老师哭笑不得!学生结果是:李XX同学:需要4条船,剩下2个人游泳过去;王XX同学:我也需要四条船,剩下的2个人会轻功;刘XX同学:我一条船也不用,让他们从桥上过去。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成了脑筋急转弯。

低效教学

首先我们要向各位同仁读一则描述我们教师自己的短信: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头更亲,死得比阿斗更早。

以上这则短信描述了教师教学的辛苦,事实上,“时间+汗水”,“日光+灯光+星光”占去了我们仅此一生的大半生,为什么会如此的辛苦呢?症结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自身,我们似乎习惯把“题海战术”当作胜利的法宝。这严重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逐渐磨灭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果我们教的学生都没有兴趣学习,都不学习了,我们还拿什么谈论有效教学呢!?

负效教学

<案例二>

小民作业写错了一个字,老师罚他写一页;小民拒绝写那么多,老师就罚他再写十页,小民干脆不写,老师就罚他站着听课并放学后请家长来校,结果是:家长来校了,小民不见了……

如果家长与学生仰慕教师的权威,那我们教育是何等的可悲!我想,我们真的听学生记述过:我长大后也当老师,因为可以罚学生站着……可以想象,老师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学生还怎么能有效的学,我们的教又怎么能有效了呢?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别负效教学。

高效教学

关于高效教学,应该是节约投入量和增加学习收获量的教学,如果比值可以计算,那么节约到如何程度才算“高效”,或增加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高效教学是我们有效教学研究的目标,但它的概念却很难界定,教育家们往往回避对“高效教学”进行界定,而采用有效教学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的教学时间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这是有效教学核心思想。那么有效教学的理念又是什么呢?一、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单元三: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这一单元是本书的重点,我们重点掌握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管理、有效练习、有效策略六大方面内容。先来理解有效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成绩更要教好,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突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这么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你,只有十几分钟。”

有效提问十戒

一戒: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问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教的再有效学生学的无效还是无效。

三戒:以问带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摸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给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